

劉 潔
繼續當好我省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記錄者
在《四川農村年鑒》創刊10周年暨
編纂大綱修訂座談會上的匯報
(2015年6月2日)
劉潔
尊敬的作哈資政,各位領導、專家,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在這草長鶯飛的六月,我們迎來了一年一次的專家座談會。這是《四川農村年鑒》創刊10周年的一次座談會,是一次盛會。10年來,編鑒的經歷有太多的感慨和感動,溢于言表,最讓人感動的是,我們一直在一起,有各位專家多年的陪伴,當他呱呱墮地的那一天起就有您們的細心呵護,才有今天的“成人禮”,在此,我謹代表《四川農村年鑒》編輯部向長期關心、幫助、支持《四川農村年鑒》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表示由衷的感謝!有今天的健康成長更離不開主管部門省政府辦公廳的正確領導,特別是學謙秘書長分管農業以來,連續5年擔任編委會副主任、總編輯,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深深的謝意!
十年磨一劍。10年來,《四川農村年鑒》以當好我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記錄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成長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如今,以《四川農村年鑒》為基礎,形成年鑒、網站、三農文集“一鑒一網一文集”的格局,拓展了多個業務。下面,我就《四川農村年鑒》10年來的發展情況作簡要匯報:
自身發展。2004年11月,經省政府領導同意,成立《四川農村年鑒》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了《四川農村年鑒》2005年卷,時至今日,《四川農村年鑒》2014年卷的出版,已連續出版10卷。在編纂過程中,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態度,絕不任意夸大和縮小,努力做到客觀和公正??陀^性原則是編纂者應堅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5·12汶川特大地震2周年之際,2010年5月編輯出版了80多萬字的《四川農村年鑒·抗震救災專卷》;為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需要,更好地發揮《四川農村年鑒》的作用,2013年8月建立了《四川農村年鑒》門戶網站“四川農鑒網”(www.gldrg.com),網絡的誕生,填補了《四川農村年鑒》無網絡平臺的空白,彌補了“年鑒”周期長、一年一卷,稿件局限性大的缺陷。網站的建立,使編輯部有了與基層互動的平臺,與基層工作交流的平臺,也有了年鑒的宣傳平臺,年鑒的信息庫、數據庫,年鑒撰稿人員、編輯人員、“三農”研究人員的“智庫”;經省政府領導同意,我們將《四川農村年鑒.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欄目》從《四川農村年鑒》中獨立出來,單獨成冊,2014年6月編纂出版了60多萬字的《四川三農文集》2014年卷,供基層領導參閱。這就形成了“一鑒一網一文集”的格局?!端拇ㄞr村年鑒》2013年卷開始,我們設置了中英文目錄,提升了書的品質,增設了“索引”提高書的工具性,因為,年鑒的工具性主要表現為它的檢索性,即內容資料富有檢索意義,而且十分方便檢索?!端拇ㄞr村年鑒》2012年卷被評為我省第十五次地方志優秀成果獎、2013年卷被中國版協評為全國年鑒類二等獎。
業務拓展。我們在編好《四川農村年鑒》的同時,還有編輯、出版農村系列叢書的職能、職責。我們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整合資源,以《四川農村年鑒》為平臺,拓展編纂業務,相繼于2009年開始與省旅游局合作,承接了《四川旅游年鑒》編輯出版工作,已出版3卷,其中《四川旅游年鑒》2012年卷獲得了四川省第十六次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一等獎;2011年8月與省總工會合作編輯出版了112萬字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工會抗震救災志》獲得了四川省第十五次地方志優秀成果專業志一等獎;為系統反映我省扶貧移民工作,2014年3月,我們和省扶貧移民局合作編纂了《四川省扶貧和移民發展報告》一書,即將出版;為了感恩援建省的援建,今年5月與省5·12災后重建促進會合作編纂出版了40多萬字的《中國力量---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紀實(來自地震災區受援縣的報告)》一書。
喜成績信心百倍,展未來任重道遠。10年來,在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位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得到健康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5年,是《四川農村年鑒》新10年的開局之年,面臨諸多挑戰,在我省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兩個跨越”的關鍵時期,我們將直面挑戰、迎難而上,繼續當好我省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記錄者,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述省委、省政府事關“三農”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各項目標的實現,為我省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借鑒,做出應有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