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家書屋搬進農家樂,“人找書”變成了“書找人”;村里廣播喇叭每天準時播放《農資信息》等實用技術;本地電視節目能及時了解時事……記者8月14日從廣元市利州區委宣傳部了解到,今年以來,該區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推進 “幸福美麗鄉村文化院壩”建設,農村廣播 “村村響”、農家書屋、本地電視節目信號 “三個全覆蓋”成為利州“三寶”,讓城鄉居民共享同質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
農家書屋“動起來”
走進利州區赤化鎮泥窩社區文家文化大院,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三五成群的村民聚集在這里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書籍。
“以前是‘人找書’,現在是‘書找人’。讓圖書長‘腿’,走進人群。我們把農家書屋的書搬進農家樂,讓農家樂變成文化大院。”利州區文化廣播影視和新聞出版局工作人員馬羽說,村民集中在哪里,書屋就建到哪里,書就送到哪里,而且農民需要的種植、養殖等各類書籍,都能定期得到更新。
從無意識翻閱變為習慣性閱讀,從搓麻將到文學藝術鑒賞……和赤化鎮村民一樣,該區越來越多村民的娛樂方式向更加文明的方式轉變。農村文化陣地也突破了農家書屋本身的局限,數量、空間上大幅提升,目前全區159個行政村已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文化院壩”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村村廣播“響起來”
“廣大農民朋友,近期天氣高溫多雨,需加強稻瘟病的監測防治……”
自村里安裝了廣播“村村響”以后,每天上午利州區榮山鎮太山村四組村民凡清懷,都會收聽村里廣播喇叭播放不同的《農資信息》。如今,利州區已有80%以上的村民像凡清懷一樣,正享受著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帶來的福音。
“自農村廣播‘村村響’普及以來,群眾耳朵里有了聽頭、走路有了勁頭、農閑有了學頭。”該區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利州區把農村廣播“村村響”建設同科技創新緊密結合,不斷提升廣播系統的宣傳和應急功能。廣播除了播村民日常會議和活動通知以外,還播區內外新聞、法律維權知識、天氣預報等內容。更為先進的是,節目播出可根據時段全自動控制,區、鎮(鄉)、村三級機房自動開關機,無人值守也能自動廣播。預計今年底,該區廣播“村村響”實現全覆蓋,通響率達100%。
本地節目“看起來”
“現在每晚看利州臺,節目很巴適!”“就是,有啥新政策,一看就曉得了!”近日,記者在利州區榮山鎮和平村采訪,村民們紛紛對本地電視節目贊不絕口。
在和平村海拔1300余米的山頭,一座鐵塔發出的無線數字電視信號,可覆蓋榮山鎮和平等4個村80%的農戶,可收看到含市區本地電視節目在內的43套電視節目。目前,利州區本地電視節目無線信號覆蓋率已達70%以上。
“今年我區本級財政拿了1100萬元,實施本地電視節目無線信號覆蓋工程,更好地解決了當地黨委政府的聲音不能及時傳遞到老百姓身邊去的困難。”利州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冀健華說。同時,為讓更豐盛的 “文化大餐”惠及農村群眾,利州區堅持大文化、大融合、大統籌理念,在整個新村規劃中,力爭一個現代農業園區,就是一個文化展示區、一個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和率先小康先行區,做到文化陣地、平臺、資源共享。(四川農村日報張玉潔 記者 郭桂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