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浜氭床涓€鍖轰簩鍖轰笁鍖轰笉鍗¤棰?-小鲍狗视频

您好,歡迎來到四川農鑒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三農人物 >>正文

馮豪杰 扎根大涼山,把博士論文寫在馬鈴薯地里

四川農鑒網www.gldrg.com作者:日期:2024-01-16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字體: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東方

  【人物名片】

  馮豪杰,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碩博連讀專業博士生。2023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連續兩年獲得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聯盟年度優秀研究生。

馮豪杰(右一)指導村民。

  【人物故事】

  “弟弟不來,這年怎么過??!”剛剛過去的彝歷新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特木里鎮的俄木阿呷(化名)向馬鈴薯科技小院駐站的四川農業大學的學生“抱怨”著。俄木阿呷阿姨口中的“弟弟”指的是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碩博連讀在校博士生馮豪杰。2020年,馮豪杰順利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就長期入駐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四川布拖馬鈴薯科技小院,用700余天的駐扎,深耕科研實踐助農。

  結緣布拖扎根科技小院

  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馮豪杰參加學校舉行的實踐活動,從此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結下了不解的緣分。馮豪杰告訴記者,“現在還記得到達布拖當天,走下班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農戶背土豆,一麻袋一麻袋的土豆沉甸甸的,那種累讓我畢生難忘。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國家還有這么急需幫扶的地方。”在當地待過一段時間后,馮豪杰發現由于當地農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使得好技術、好種薯,都沒有得到推廣。馮豪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開始思考如何用科技助力產業發展,改變涼山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境況。“看到背土豆的村民們,我以為搭把力氣就可以了,后來才發現,這遠遠不夠。同學說,土豆你是背不完的,這句話點醒了我。”于是,他和科技小院團隊決定把馬鈴薯試驗田搬進農戶家、搬到示范區,讓村民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科技助農建立繁育體系

  然而,困難遠比想象的多。馮豪杰回憶,“語言不通,交通不便,這些問題都可以想辦法解決,但是面對我們這些學生兵,經驗豐富的老百姓不信任才是推廣環節最致命的。”為了解決土豆推廣的難題,馮豪杰一邊走村串戶了解鄉親們的需求,一邊和團隊開展馬鈴薯與多種糧經作物復合種植。在學校、政府、企業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科技小院團隊收集當地特色資源烏洋芋,同時打造了標準的“原原種—原種—生產種”三級繁育體系,指導建立脫毒種苗繁育中心,優化溫室霧培,網室基質培技術。借用科技的力量,目前布拖馬鈴薯科技小院已經可以滿足布拖縣21萬畝優質種薯的全覆蓋。連年高產的結果漸漸扭轉了農戶被動幫扶的局面,老百姓們也陸續主動來科技小院學習技術了。

  初心如炬實現人生價值

  三年來,馮豪杰和馬鈴薯科技小院的伙伴們共計開展培訓253場次,推廣各項高產栽培技術、參與2萬畝的統防統治。此外,他還探索高寒山區馬鈴薯蔬菜輪作種植模式,取得畝增收2500元的顯著經濟效益。

  從白面書生,到如今黑黑的“彝家小伙”,馮豪杰見證了三年里布拖縣翻天覆地的變化。馮豪杰滿臉幸福地說:“扎根小院的這段經歷帶給我的不僅是專業上的成長和歷練,也收獲了‘不是親情的親情’??吹竭@些科技的推廣給老百姓帶來的巨大改變,獲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責任編輯:admin)


{FS_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