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藕田回歸糧田 小麥增產有“良策”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穎昳 袁潔
夏收時節,5月13日,在大英縣卓筒井鎮槐花村,金黃的麥穗鋪滿了麥田,收割機轟隆作響,飽滿的麥粒傾瀉入倉,種糧大戶黎丕明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趁著好天氣,都在‘搶收’?!闭邴溙锢锩χ鴾y產的大英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劉文志說,“近兩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推動下,卓筒井鎮耕地‘非糧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小麥播種面積逐年增加,今年小麥種植面積增加至5700多畝?!?/p>
“由于地勢較低,往年這一大片都種植蓮藕,我們從去年5月開始著力推進改造提升工作,并第一時間對耕地實施整理,統籌開展水系、路網等基礎農用設施建設,確保耕地用于糧食生產?!闭驹邴溙镞叄客簿傸h委副書記倪甘露回想起了一年前的場景,“業主很配合,1000多畝的土地當年就開始改種水稻,今年小春第一年開始種植小麥。”
“藕田回歸糧地”是大英縣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和遏制“非糧化”的成功案例。在大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漆建軍看來,糧食擴面提質、穩產豐收,同樣離不開良種和農業機械化強力支撐。
“我們合作社選取了適宜在四川丘陵地區推廣種植的‘綿麥902’新品種,它具有高產、多抗性好、抗倒性強、軟質率高等優勢,適合做釀酒原料。前期考察看別人種得好,所以我也選擇了這個品種?!崩柝鹘榻B,“當前,一臺收割機每天能收40畝小麥,再過一兩天,所有小麥就能完成收獲,預計每畝利潤在200元左右。緊接著我們就要‘搶種’水稻了?!?/p>
當天,大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通過機械實收、現場測量面積、測定水分、過磅稱重、折算產量等程序后,測得“綿麥902”的畝產為372.5公斤?!靶←湹钠焚|和畝產量都達到了預期水平?!眲⑽闹颈硎荆笥⒖h以產業振興為目標,持續與科研單位、加工企業深入開展合作,從擴面積、提單產、增效益等多方發力,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近年來,全縣小麥生產已完全可以實現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可為周邊地區農戶提供農機租賃、工廠化育苗、全程機械化耕種防收、烘干及農產品初加工、倉儲、包裝銷售等一體化農事服務。”漆建軍表示,大英縣將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高標準打造1個縣級服務中心、3個片區服務分中心,帶動N個小型服務點,到2025年,構建起裝備齊全、服務周全、設施完整、便捷高效、管理規范的1+3+N“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到80%以上,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
數據顯示,今年大英縣小春糧油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11.66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約8.98萬畝,其中擴種面積約4000畝,產量達2.66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