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江:“托底幫扶”點燃縣域發展振興新引擎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曉剛 彭永生
去年9月,四川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9個月過去了,川東北大巴山區的南江縣,隨著一股股幫扶力量的匯聚,一筆筆幫扶資金源源輸入,一個個招引和幫扶項目頻頻落地,為南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如今,南江已錨定2027年出列欠發達縣域的目標,一座城、一條心,鉚足干勁奮力拼……
凝集合力
下好托底幫扶一盤棋
“聚焦南江特色優勢產業,我們工作隊開展精準招商,目前已累計對接洽談企業47家,簽約項目1個……”去年,全省托底幫扶工作啟動伊始,作為結對幫扶南江的宜賓市,率先派出工作隊快速進駐南江,組建6個課題調研小組啟動調研工作。
此后的一段日子,圍繞補足工業短板、助力鄉村振興、推進資源互補等方面,宜賓工作隊的足跡遍布南江的山山水水,獲取第一手資料后制定并完善《宜賓市結對幫扶南江縣工作規劃》,并先期謀劃9個重點幫扶項目,同時立足南江縣特色優勢資源和產業細分賽道,明確酒產業、大葉茶為重點幫扶產業。
如今,在宜賓市工作隊的幫助下,宜南酒茶產業園項目有序推進,擬建年產清酒1000噸生產線1條、南江大葉茶飲料及年產300噸茶產品生產線1條,將進一步激活南江縣糧茶種植、工業加工、文旅融合等產業,形成一二三產多元聯動效應。
同樣迅速抵達南江的還有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西南水泥將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用好主營業務、業務合作伙伴、上下產業鏈企業等資源,每年向南江縣投入或引進資金不少于1000萬元,支持南江縣集中發展南江礦產工業項目1至2個。同時,開展南江縣煤炭、礦石廢料和水泥混合材的消納工作,全年購買煤炭3萬噸,輔材和礦石廢料5000噸,實現產值4000萬元……
9個月過去,一股股幫扶力量匯聚南江,一個個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南江的“幫幫團”規模持續壯大。
“過去的幾個月,宜賓市已到位幫扶資金1000萬元;東陽市已到位東西部協作資金 3900 萬元,落實項目 14個;浙川健康食品產業園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5.76億元,已入園勁水水業、勁潮醫藥、勁味食品、德健黃羊、德健農牧、袁方食品6家企業;總投資3.2億元的宜賓—南江酒茶產業園,計劃 6 月底開工……”南江縣托底幫扶辦工作人員鄧科介紹,省經信廳已支持南江新建5G基站112個,四川富潤集團與南江縣農旅集團共同組建總規模2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年產40萬噸霞石精深加工及尾礦利用項目已與蜀道集團簽訂協議,年產50萬噸超細粉體項目預計年底投產……
各方力量齊聚南江,如何確保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切實將托底性幫扶這盤大棋作為南江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著力點?
南江的態度是: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落實好幫扶政策和具體項目,持續推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搭建好政企對接平臺,為幫扶企業和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務,借助“外源輸血”契機激活“自主造血”功能,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建立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任“召集人”的縣級協調機制,成立了5個專項工作組負責托底性幫扶工作統籌聯絡、幫扶對接、政策項目資金爭取、企業結對、服務保障。縣級協調機制每半月召開一次調度會,重點解決專班運行、項目推進、政策爭取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實行“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管理,定責定人、限時銷號,縣級專班“管道”作用明顯,運行順暢、推進有力。
生根造血
賦能特色產業新賽道
“下周我們村就要開始采春花了,現在全村2600多畝金銀花,總產值估計要超過 5000 萬元……”5 月 15日,南江縣高橋鎮桅桿村副主任茍碧松說,在業主和大戶的帶動下,全村70多戶農戶都種植金銀花,村民通過種植金銀花、流轉土地、務工等,收入逐年增加,村集體一年也有50多萬元收入。
“這幾年最 開心的事情是看到家鄉人有了自己的產業,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同樣作為返鄉創業進而帶動全村共同致富的金銀花種植大戶,茍碧松笑著說,以前在外面打工是幫別人干,現在是回鄉致力家鄉發展,也是給自己干事業,干勁更足。下一步,他要做的事情是帶領村民們一起,將金銀花從農業產品變成中高端商品,進一步完善生產、加工和倉儲鏈條,通過對茶用和藥用金銀花的細分和精細化加工,發展中高端的茶用金銀花,拓寬市場。
不等不靠,自我加壓,自我出擊,這是南江及南江人骨子里的一種基因傳承。茍碧松只是帶動家鄉發展的千千萬萬南江人的一個縮影。
南江自然資源豐富,南江黃羊、南江金銀花、南江核桃、南江大葉茶,大米、中藥材等農特產品久負盛名。如今,南江黃羊和南江金銀花組合而成的“黃金產業”,已是南江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產業。本輪托底性幫扶,也讓南江特色產業再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你看這22棟黃羊繁育房,每年這里將繁育6000多只南江黃羊……”南江縣元潭鎮元泉村新建成不久的南江黃羊筆架山一級擴繁場,一排排位于山坳中的羊舍有序排列,遠觀猶如一棟棟別墅。元潭鎮黨委書記馬雄介紹,在東陽南江東西部協作中,開展了南江黃羊集約化養殖模式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等4個試驗科研課題,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可以有效縮短養殖周期、增大肉羊體型、有效防控疾病,關鍵技術在南江縣部分鄉鎮進行示范推廣,助推南江黃羊增加4.5萬頭。
變“輸血”到持續激發內生動力自我“造血”。南江縣在本輪托底性幫扶工作中,圍繞政策清單、幫扶清單、項目清單、產業清單、平臺清單和防返貧監測清單“六張清單”中涉及南江的102項事項,一項一項抓落地。同時,以此為契機,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搶占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2027 年擺脫欠發達縣域地位,GDP 總量突破 200億,人均GDP達到49150元,居民可支配收入33529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0.85%……”以托底為引擎,以幫扶為契機,南江已給自己錨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