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流”農產品更迭,農民收益如何“長紅”?
隨著早熟國產櫻桃開始大規模上市,國產櫻桃價格下跌引發關注。事實上,不僅是國產櫻桃,細心的消費者或許會發現,此前備受國內市場喜愛的突尼斯軟籽石榴、陽光玫瑰葡萄、紅顏草莓等多種高端水果,近年來價格愈發“親民”。這些自帶話題的“頂流”農產品不斷涌現、快速更迭,發出了急切的市場需求信號,也為生產者提供了更多新方向和新選擇。不過,農產品“走紅”既是機遇也是變量,消費者在實現“水果自由”時,農民如何在千變萬化的市場行情中實現收益“長紅”,是我們必須思考的課題。
在互聯網和商業營銷的推動下,某種農產品在一段時間內以高昂人氣帶動迅猛消費的“頂流”現象,已屢見不鮮,水果市場最為明顯。某知名農產品交易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過后,藍莓采購熱度飆漲,該平臺上有近5萬名采購商在尋找藍莓貨源。藍莓成為繼榴蓮、草莓、櫻桃之后水果界的新寵,而如果把時間線再往前移,還能看到牛油果、陽光玫瑰葡萄這些曾經的“新貴”。這些“頂流”農產品往往具有幾種特質:富有新鮮感、具有高品質、場景化消費、可提供情緒價值。比起常見的餐桌農產品,這些“頂流”農產品不僅滿足消費者口感與營養價值上的需求,還迎合了當下一些人追求品質生活的消費期待,因此盡管不少“頂流”價格偏高,也擋不住它們走向火爆。
然而,商家和消費者越是追求新產品、新鮮感,市場熱點變化也就越快,新產業、新渠道的不斷涌現,也給生產帶來一定困惑。尤其很多農戶在看到消費端的急迫需求后,短時間內跟風種植,導致供應過量價格“跳水”,加之消費熱潮漸退,“慢半拍”的產業和農戶不免要承受損失。這樣的案例近年并不少見,最為典型的就是之前“大火”的陽光玫瑰葡萄,有售出天價的國外品牌作為參照,消費與生產兩端的價格預期都非常高,在陽光玫瑰成為“頂流”之后,引進品種在國內的種植面積也急劇擴張,甚至在一些自然條件不適合種植陽光玫瑰的地方,也出現盲目跟風現象,不僅造成集中上市后陽光玫瑰葡萄因供應過量價格大幅下降,良莠不齊的品質也導致其口碑被打入谷底。其中受損失最嚴重的還是投入巨大資金、時間、人力成本的種植戶們。農業生產最講究農時,即使某種農產品在消費端成為“頂流”,生產端做出反應也需要時間,不是簽了訂單就能立即開工生產。一個品種能不能種?如何去種?種出來以后怎么銷售?只有根據產業現狀和市場規律合理回答好這些問題,農戶的收益才能實現“長紅”。
為此,生產者自身首先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跟風。一方面,行情火爆的新品種在市場上“閃亮登場”后,產業整體與種植面積的擴張會引導價格走向更低,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生產者們應對此有清晰認知,在自身能力范圍內合理投產。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不是所有“流量”都可“長紅”,消費市場上各種經過商業包裝、充滿話題度的農產品不斷涌現,有的能博得“一時彩”,但熱度退去后卻陷入無人問津的尷尬處境,而農產品生產需要周期,在品種選擇上更要審慎。
其次政府和市場平臺要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指導,幫助農民做出合理判斷。農產品生產周期性強,而產銷兩端間隔距離長、環節多,很多農民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意識不足,導致無法有效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因此,要讓農民在一輪又一輪“頂流”更迭中更多獲利,就必須為他們提供有效的信息獲取渠道。政府可以通過建立農產品生產價格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將市場信息以農戶可及的形式公開發布,為生產提供參考。當前,我們針對傳統大宗農產品的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已經較為完善,但面對市場上的“新貴”“頂流”,還需進一步挖掘電商平臺等市場的力量,加強科學監測、靈活應對,將“潛力股”信息及時反饋到生產端,對產能過快增長的新品種也要及時發出預警信息。
最后,想要產品和收益都“長紅”,關鍵還要回歸農產品品質。“頂流”農產品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讓產業新賽道具備了品牌化的前置條件,但要持續培養消費者的品牌認知,還得依靠品質與口碑。此前與陽光玫瑰價格下跌一同出現的,還有消費者關于“陽光玫瑰怎么不甜了”的質疑,可見沒有好品質,再高熱度也會消退。市場環境中的新消費需求層出不窮,對農民而言,收益“長紅”的前提是要在生產上維持品質穩定。為此,要擯棄“掙快錢”心理,更多在生產技術上下功夫鉆研,培育出自身的品牌口碑。而從產業角度來看,品質提升呼喚更多科研投入和更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農戶標準化種植,用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完備的經營體系來保障農民收益。
須知,只有找準自身產業定位,不被農產品的“流量”所裹挾,在“頂流”中保持“逆流”的理性和客觀,耐下心來做好品質,才能實現收益上的“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