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位村民見證集體共富路越走越寬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敏 文/圖
11月22日,天氣漸寒,但成都市新津區興義鎮波爾村的527位村民心中卻暖意融融。當天,“‘信’相伴·‘義’紛呈”波爾村第二屆農民運動會上,由村集體運營的不二悅鄰軒餐飲旅游綜合體首次分紅,現場共發放了10.54萬元的分紅金。“沒想到不到一年就分紅了!雖然我個人分紅只有 200元,但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村子蓬勃發展的好兆頭!”村民張福平一大早特地從新津城區趕回來,滿臉喜悅地感慨著村莊這些年的巨變,讓他這個在城里工作的人也有了回鄉安居的底氣。
記者走進分紅儀式現場,只見周圍綠道整潔,小麥田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仿佛置身度假小區。而矗立在路旁的米黃色法式建筑,便是不二悅鄰軒。據波爾村黨委書記段寧海介紹,該旅游綜合體項目由市、區、鎮級資金以及群眾自籌資金建成,今年1月正式營業后,短短10個月,實現了1138825元的 收 入 ,純 利 潤 達 到 了191876元。
一個建在農村的餐飲綜合體,營收點何來?其實,在建設之初,波爾村就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判。這里地處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核心區,成新蒲快速路穿村而過,距成都第二繞城高速興義出口僅1公里,還坐擁斑竹林、張牛河等豐富的生態資源,鄰近58農業、不二營地等新興鄉村產業。這些產業吸引了大量人流,為波爾村帶來了穩定的鄉村旅游資源。
為抓住這個“流量風口”,段寧海說:“我們對照農博園新鄉村產業發展和社區治理的實際需求,發現自身在旅游配套設施、群眾創業平臺、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還有不足,我們也為此探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贝送?,為了解決農博園片區群眾整體搬遷后缺乏群宴點的問題,該項目應運而生。
項目用地是原新型社區建設預留的集體建設用地,共2.8畝;項目資金則來自市、區、鎮級資金及群眾自籌。其中,市級資金為成都市壯大村(社區)集體資產獎補資金150萬元,區級資金包括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獎補資金170萬元和區社治委社區發展治理激勵資金60萬元,群眾入股79萬元,剩余資金由鎮財政予以補貼。
在籌集群眾資金時,波爾村始終堅持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一戶一股”,確保愿意入股的村民都能入股,且只能入“1股”。最終,527位村民成為了不二悅鄰軒的原始股東。
項目建成后,由村集體成立的不二悅鄰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收益分配上,村集體占40%,股民分紅占60%。村集體資金主要用于村集體建設、發展資金、獎勵等備用資金,為村莊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了集體經濟的支撐,波爾村給村民們帶來了更多實惠。如今,不二悅鄰軒成了村里老年人的共享食堂。每天中午,都有三四十名老人在這里用餐。特困、低保戶免費,60歲至64歲的留守、獨居老人和65歲至79歲的老人只需支付4元,80歲以上僅需 2元。1956年出生的陳樹清老人高興地說:“每頓都有兩葷兩素,味道好,價格又實惠!村里真是越來越好了!”
依托不二悅鄰軒的平臺效應,還將帶動周邊非標民宿、餐飲、農特產品、文創產品等產業的發展。段寧海滿懷信心地說:“這次集體經濟分紅,讓大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激發了大家的干勁和信心。以后我們會推出更多村集體項目,讓大家積極參與進來?!?/p>
受此鼓舞,村民陳樹清老兩口也在村里開起了小店,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工編織鞋?!罢鏇]想到,年紀大了還能再創業!隨著越來越多人來到村里,我們的鞋子也不愁賣了!”陳樹清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