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浜氭床涓€鍖轰簩鍖轰笁鍖轰笉鍗¤棰?-小鲍狗视频

您好,歡迎來到四川農鑒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三農新聞 >>正文

“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的共贏實踐

四川農鑒網www.gldrg.com作者:蘇杭日期:2024-11-26來源:本站

【字體: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杭

  “今年的社員分紅還在核算,預計畝均有700多元?!毙←溍俺鲂卵浚筒艘嘁言L,成都市崇州市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簡稱“楊柳合作社”)農業經理人王伶俐依舊忙個不停。除了準備田間病蟲害防治、施肥除草等工作,她還要為年底的社員分紅大會做準備。

  大學畢業后,王伶俐從父親王志全手中接過種田“接力棒”,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運營楊柳合作社。9年間,該社入社土地面積擴增至1338.3畝,入社農戶數量增至588戶,糧食畝產提升約7%,社員分紅增長約20%。

  楊柳合作社的發展變遷,是成都加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力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的生動寫照。

  土地適度集中:為規模經營打下基礎

  2010年5月,崇州市隆興鎮黎壩村15組的31戶村民以確權頒證后的101.27 畝土地經營權折股入社,組建楊柳合作社,并邀請生產能人負責生產管理。這一模式在后續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最終以“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業共營制”為人熟知。

  “它不僅解決了誰來經營、誰來種地、誰來服務等關鍵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構建起了農民與市場之間的深度利益聯結機制?!背缰菔修r業農村局黨組成員、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劉波介紹,當地自1998年開始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之路,但成效未達預期。

  在楊柳合作社,入社社員依據經營純收入1:2:7的比例進行分紅,即每100元的純收入中,有70元是社員分紅所得。2023年,全社經營收入達323萬元,加上糧食規?;a貼收入,平均每畝土地的分紅收入為816元。

  “比自己種地劃算多了?!?018年,隆興鎮順江村村民李燕將家中4畝多土地經營權入股楊柳合作社,如今平均每年可獲得分紅約3000元。

  “支持發展規模經營主體,尤其是與農戶聯系更為緊密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的方式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實現土地適度集中經營的重要途徑之一?!背啥际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成都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部255個鄉鎮(街辦)、2622個村(社區)、3萬多個村民小組、170余萬農戶的承包地確權登記發證。

  以此為基礎,成都大力推廣“農業共營制”“大園區+小業主”等多種適度規模經營模式,鼓勵農村土地經營權采用“預流轉”和入場交易等方式向新型農業規模主體規范有序 流 轉 。如今,全市土 地 適 度規模經營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已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近800家,入社土地面積達44.5萬畝,以土地經營權入社成員達16.45萬名。

  提升主體質量:為農業增效提供保障

  依托良好的土地規模經營基礎,成都全力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23年底,全市家庭農場注冊數為15722家,經營總收入達63.4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數為10814家,入社成員達44.8萬人,統一銷售農產品總值達49.8億元。

  “這根枝條該不該剪?”“這個品種掛果難度大!”在青白江區阿智農場,時常能看到一群學員圍著杏子樹熱烈討論的場景。作為家庭農場省級示范場和杏果產業新技術示范基地,這里總能吸引眾多從業者前來交流學習。

  規模僅58畝,但在過去的6年里,該農場成功將杏園畝均效益由0.5萬元提升至2.5萬元以上,并在去年創造了150萬元的可觀利潤。

  “科學管理、規模適度、綠色種植、優品高標、聯農帶農?!边@是農場負責人張學智總結的二十字成功秘訣。同時,他也時常提醒學員,深入了解本地市場需求、及時引進新技術與新品種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阿智農場取得的成績并不常見。實際上,由于經營規模較小、集約化程度較低等原因,仍有不少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面臨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當前的發展重點在于如何實現質量的提升?!背啥际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通過典型示范引領、組建產業化聯合體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是增強兩類主體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2023 年 ,成 都 市 印 發《“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深入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全力提升兩類主體發展質量,促進農業經營顯著增效。

  “同區域、同產業家庭農場可以組建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也能夠以全資或入股形式辦公司,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辈簧賲^(市)縣已經行動起來。

  在邛崍市,當地多家經營主體共同創建糧油產業化聯合體,推行“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聯合經營模式,引育116家食品加工企業,開展新品種推廣和原料深加工。

  在簡陽市,當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共營制”,鼓勵農民將土地經營權入股或委托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壯大農業產業規模。

  拓展服務半徑:提升服務綜合效能

  今年小麥收割季一結束,大邑縣元興供銷社負責人萬富旭便迅速確立了來年目標:將水稻服務面積至少擴增20%,盡快開拓大米和油菜籽加工市場。

  2016 年 ,大邑縣供銷合作社與旭成 農 民 專業合作社共同成立了元興供銷社,全面開展水稻、小麥等糧油作物耕、種、防、收等環節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今年服務面積已達2萬余畝。

  截至2023年底,成都共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391家,服務小農戶數量達43.4萬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360萬畝?!笆袌龈偁幋螅麧櫩臻g越來越窄,必須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比f富旭說,未來要逐步拓展糧油收購加工、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服務。

  像萬富旭這樣,選擇將服務范疇向產前、產中、產后全環節以及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領域延伸拓展的并非個例。

  崇州市嘉穗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與隆平高科、福華高科等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全力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成功構建起一個集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生產托管、農技服務、糧食烘干、收儲、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服務平臺。

  金堂縣積極鼓勵村級供銷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三社合一”,緊緊圍繞優勢產業,大力完善冷鏈物流倉儲設施,推動深丘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由傳統的單一農資供應模式向生產全過程綜合服務模式轉變。

  “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市)縣應著重拓展烘干倉儲、產品加工等服務領域?!睋私?,通過全面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拓展行動,截至目前,成都市“一帶十五園百片”現代糧油產業園區農業社會化服務已實現全覆蓋。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農鑒網)


{FS_script}